继电保护装置送检整改记录

本文记录了前段时间进行检验整改的思路及过程,为避免不必要的问题,文中人名、产品名均为化名。

前言

  2017年11月下旬,我与A工出发到外地,在B实验室对11月初送检的“C装置”进行未通过试验项目的整改。经过半个月的整改,已成功通过各项检测试验。通过此文记录所有整改思路及方案,包括有效、疑似有效及无效的整改方案,以积累经验便于后续产品的开发。

项目1:电流显示不准确

具体问题描述

  当测试电流为50A的时候,保护装置上仅显示46.7A,超过0.5级精度的要求。

前期原因分析

  电流测量回路的运算放大器放大倍数为2倍,当输入电流接近50A时,通过运算放大器进入CPU的值超过了量程,造成计算结果产生误差。

解决思路

  1. 在不拆开的情况下,调整校准参数把测量精度降低到接近0.5级最大误差位置,使得50A时精度满足0.5级要求。优势是各档位(5A、20A、50A)都能符合0.5级精度要求,缺陷是误差都会达到最大。
  2. 直接修改企业标准,把企业标准上设定的最大电流从50A降到40A或45A。优势是不用直接做处理,缺陷是影响产品在报告中的性能体现。
  3. 在能拆开的情况下,通过调整运算放大器下面的电阻,将放大倍数修改为1倍(即不放大),从而直接加大了整体测量范围。此为最优方案。

最终整改

  经过电气性能测试工程师D工的现场允许下,最终采用第3个解决方案,调整放大倍数增加测量量程,完成本项试验整改。

项目2: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检验

具体问题描述

  在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检验时,发生保护装置误动以及重启的现象。具体情况是,在电流回路施加脉冲群的时候,经过一定时间会产生电流速断误动;在电压回路施加脉冲群的时候,偶尔会造成低电压误动,此外还造成设备重启(或者不重启但设备程序跑飞卡死)的情况。

第一次整改方案

  由于我与EMC试验工程师E工在电话中沟通不明晰,没有明确具体施加回路,导致在跟A工反馈时误认为是在电源回路施加脉冲群出现问题,所以前期解决思路都是针对电源回路做分析。也造成了后续到现场需要再次整理整改方案的被动。

  推测是装置所用的电源模块不能有效去除脉冲群影响,对此提出一系列整改方案:

  1. 在电源模块的5V、GND输出端串联EFT脉冲群抑制器FT-AX1D(如有需要,在24V输出端也串上一个),用于抑制电源回路进来的脉冲群干扰。
  2. 将CPU外的SP706低电压监测复位芯片从SP706T替换为SP706R,作用是将低电压复位阀值从3.08V降低至2.63V,从而减少因电源干扰造成的复位现象。
  3. 在上述两项整改均不起作用时,将CPU用铜箔覆盖并接PE地,增强CPU抗干扰能力。
  4. 在SP706低电压监测复位芯片的电源和复位引脚均并联上100uF/16V的电解电容。
  5. 在5V、3.3V端也并联上100uF/16V的电解电容。
  6. 直接在220V输入端增加MTES1-1A脉冲群抑制器。

  在现场整改时执行了上述1、2条整改方案,但由于原因并不在电源回路上,所以这个整改并不生效。经过与E工的沟通,发现之前未做整改时电源回路就已经能通过试验了。

第二次整改方案

  在参考之前送检通过的样机之后,推测是电压互感器抗干扰能力不足造成干扰信号耦合进入CPU。联系互感器厂家后,互感器厂家总工表示之前使用的是普通互感器,如果要进行EMC检验应该换成同型号专门处理过的互感器。所以A工当即下单采购该互感器用于替换。

  另外,推测是运算放大器的1.65V基准源处受到干扰,以及电流、电压互感器输出端受到干扰,造成了误动的问题。电磁兼容中心的F主任建议我们可以考虑增加磁环滤除干扰,另外接地方式上也要做相应的修改。

  最终整理出如下整改方案:

  1. 更换电压互感器为送检的特制版本。
  2. 在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增加三端电容与磁珠。
  3. 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入端绕上磁环。
  4. 在1.65V基准源处并联上100uF/16V电解电容。
  5. 把CPU的地与外壳PE地从原先的通过电容连接改为直接浮空不连接。

  经过这样的整改后,设备不再出现程序跑飞和重启的情况,也不再出现低电压误动的情况。但是不管是在电流回路还是电压回路施加脉冲群,都还是会造成电流速断的误动。

第三次整改方案

  经过上轮整改后,试验中观察电流和电压的检测值都非常准确,所以排除了是运算放大器1.65V基准源的问题。咨询F主任后他指出,我们绕磁环的方式并不正确,没有区别开输入和输出,所以并不起作用,同时给了我们另外的柱状磁环进行测试。

  同时A工想起此版本PCB与之前的版本有个较大区别的地方是模拟信号地(AGND)与数字信号地(DGND)是通过磁珠来连接,而之前的版本是通过小片敷铜直接连接的。另外在网上跟我司顾问G老师咨询时,他也指出“接地必须无阻抗”,而通过磁珠连接会在模拟地与数字地不平衡时产生感抗,从而影响CPU造成误动。

  由此思路整理出如下整改方案:

  1. 将AGND与DGND之间相连的磁珠去掉,改成用0Ω电阻相连,同时另外找几处AGND与DGND相近的地方一并用短接。
  2. 在电流回路与电压回路输入线上绕上柱状磁环。
  3. 将CPU的地与外壳PE地从此前的浮空改为直接短接。
  4. 将上轮整改替换后的互感器包上铜箔并将铜箔接PE地,尽量去除辐射干扰。

  经过这样整改后,成功通过各条回路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,完成所有检验。

整改小结

  经过几轮整改,总结分析出下列方案。

确认有效的整改方案:
  1. 将AGND与DGND采用0Ω电阻相连,去除阻抗。
  2. 在电流互感器输入线路上绕上柱状磁环。
  3. 将电压互感器更换为厂家针对送检特制的版本。
疑似有效的整改方案:
  1. 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输出端增加三端电容。
  2. 给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包上铜箔防止辐射干扰。
  3. 在电压互感器输入端绕小磁环。
确认无效的整改方案及分析:
  1. 将CPU的地与外壳PE地直接短接。这个整改处理在实际使用和其他项目上会造成反效果,特别是在静电试验上,对外壳打击静电很有可能通过这个短接影响到内部。而本次试验并没有产生反效果,一个原因是我们不需要重新测试其他项目,另外一个原因是实验室的大地是比较干净的大地,而现场的大地可能会有别的什么设备泄放造成干扰。所以实际产品和送检不应将CPU地与外壳PE地直接短接,还是应该通过安规电容或压敏电阻连接。
  2. 在电压回路线上增加柱状磁环。在我们进行完第三次整改通过后,去掉电压回路线上的柱状磁环重新试验并未复现重启、误动等现象,所以在此认为该项整改不起作用。

后记

  经过本次送检整改经历,学习到了很多相关的处理经验,特别是从A工身上学到很多分解处理问题的步骤和方法,受益颇多,深表敬意!同时也得到了B实验室F主任、E工、D工的大力支持,一并致谢!

  在此将本次出差整改的过程记录下来,为以后做产品开发和维护积累经验。

文章目录
  1. 1. 前言
  2. 2. 项目1:电流显示不准确
    1. 2.1. 具体问题描述
    2. 2.2. 前期原因分析
    3. 2.3. 解决思路
    4. 2.4. 最终整改
  3. 3. 项目2: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检验
    1. 3.1. 具体问题描述
    2. 3.2. 第一次整改方案
    3. 3.3. 第二次整改方案
    4. 3.4. 第三次整改方案
    5. 3.5. 整改小结
      1. 3.5.1. 确认有效的整改方案:
      2. 3.5.2. 疑似有效的整改方案:
      3. 3.5.3. 确认无效的整改方案及分析:
  4. 4. 后记
|